动态新闻
学术动态丨“共识引领,探索前行: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专科联盟共识发布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整合模式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
9月23日,“共识引领,探索前行: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专科联盟共识发布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整合模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聚焦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发展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两大核心领域,汇聚国内外精神医学、心理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共识发布、学术研讨等形式,开展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自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多伦多大学、北京安定医院、清华大学、石景山教育学院、衡水第七人民医院、山东临沭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代表,以 “共识引领,探索前行” 为主题,旨在推动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创新,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整合服务体系,扩大我国在国际精神医学及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力。
61家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专科联盟代表线上参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
会议开幕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小平教授、主任医师为会议致辞,他介绍了《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专科联盟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该共识经过多家机构共同起草和反复修改完善后正式形成。
他指出,未来各联盟单位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真实世界研究与多中心临床协作,构建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二是加强循证医学研究,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体系;三是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四是系统整合中西医学理论,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他强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发展模式,是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与重大机遇,要重点依托专科联盟平台,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伟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以本次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广泛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以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专科联盟共识为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李伟阐释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大意义。他介绍到,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正通过强化“家-校”协同、完善危机干预体系、推动医校合作等多项举措,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他表示,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充分发挥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优势特色,在建设中西医协同精神卫生“旗舰”科室、探索“校-医-家”一体化模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
发布环节
会上,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刘破资教授牵头发布《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专科联盟专家共识》。
该共识解读了精神卫生工作的意义及中医药的优势地位,指明中医药的优势地位及中西医协同的必要性,期待政策与上级支持,整合理论体系,建立中西医共同语系,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支持学科可持续发展。
国际交流
会议邀请多伦多大学Tsang Ka Tat教授、Samuel Law副教授等专家,与王小平教授、何凡教授等权威学者开展专题对话。
国际专家分享前沿经验解析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精神病早期干预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Tsang Ka Tat教授,以“焦虑时期与焦虑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挑战”为主题作报告。他系统介绍了知行易径 (SSLD) 介入流程,创新性地从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时代”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的“时期”双重视角,深入剖析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的复杂困境。他提出,应摒弃传统“问题导向”干预模式,转而以策略与技巧替代问题行为,从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工作/学业/事业发展三个维度,为青少年设计科学的生活世界框架,帮助其构建积极健康的成长路径。
同为多伦多大学的Samuel Law副教授,从“加拿大视角看早期精神病到慢性精神病的社区治疗” 展开分享。他重点阐述了精神病高风险个体的识别方法,介绍了国际通用的相关评估工具,强调通过精准筛查为早期干预奠定基础。他提出,建立青少年精神科临床分期模型是提升干预效率的关键,可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制定针对性方案;他也系统讲解了加拿大社区精神科密集个案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该模式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全程、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有效降低了精神病慢性化风险,为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
国内专家深耕实践展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阎博副教授以“校-医-家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以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为例”为题,分享了国内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她指出,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构建了“校-医-家”协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明确学校、医院、家庭三方职责,完善多层次协同工作体系,优化心理健康支持与服务流程。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更推动了幸福校园建设,为全国高校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北京安定医院何凡教授围绕“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现状与应对策略”进行专题报告。他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资源不足、筛查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结合多地心理服务落地案例,提出针对性解决路径。何凡教授强调,构建融合情绪症状与神经发育特征的心理健康筛查评估体系,是提升筛查准确性的核心;同时需进一步完善“筛查-评估-干预”全流程机制,推动校-医-家深度协同,切实提升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识别与干预能力,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冯坤博士,则聚焦“青少年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医-校-家-社协同干预模式”。结合临床实践,她详细解读了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深入剖析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出中西医协同治疗是突破青少年抑郁症诊疗瓶颈的重要方向,需充分发挥西医精准诊断、急性期症状控制与中医调理身心、改善预后的优势,形成“标本兼治”的治疗体系。此外,她还展示了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联盟在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开展的学术研讨、临床研究等活动,体现了我国在中西医协同诊疗精神疾病领域的积极探索。
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搭建了中外精神医学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中西医协同诊疗理念的深化,更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提供了多元思路。
大家纷纷表示,会议成果将为我国精神医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服务水平。